网站首页| 领导关怀|组织机构|信息公告|市老促会动态|县老促会动态|老区动态|老区旅游|老区政策|老区概况|网上来稿

农业科技

南安大演村大力发展“柿饼经济”

发布时间:2016-07-01  来源:  阅读5411次

南安大演村大力发展“柿饼经济”

柿饼每年能为村民带来不错的收入

  南安蓬华大演村是远近闻名的“柿子村”,四面环山,遍植柿子。由于该村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村民卖鲜柿难以赚到钱,因此一度弃柿种茶。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开始发展“柿饼经济”,并于2011年1月成立了豪实专业合作社。如今,柿饼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法宝。

  自制去皮机器制作柿饼

  日前,记者来到大演村,虽然已经过了制作柿饼的季节,但是通过村民洪甲申手机里保存着的图片,记者依然能看出制饼季节时村子里热闹的场面:一个个晒得金黄的柿果堆满了整个庭院,被削了皮的柿子“躺”在竹匾上,一眼望去黄澄澄的一片。

  “把柿子削皮后,经过反复翻晒,这柿子才能制成柿饼。”洪甲申说,“柿饼销售得很好,就连国外的侨亲也喜欢吃。一些市民吃过我们制作的柿饼,都说甜得跟初恋的味道一样。”

  记者发现,家里有种柿子树的村民,几乎都备有一台去皮机器。“这两台去皮机器都是我自己组装的,以前仅靠手剥,1天最多也只能加工50斤柿子左右,而如今2个小时就搞定了。”洪甲申如是说。

  村民洪周生告诉记者,利用机器,他一人1小时能加工100斤柿子。“家里种的柿子少,制作柿饼的柿子都是向村民采购的。”洪周生说,柿饼最好是风吹日晒,雨天还得把柿子放在空调房内进行抽湿吹风,等到北风一吹,柿霜凝于表面,这柿饼才算真正制作成功。

  合作社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小小的柿饼如今已经走出了深山,卖到海内外,村子里制作柿饼的农户也多了起来。据悉,如今蓬华镇大演村柿子已经达到2000多亩,大部分种植户都加入到合作社里。

  洪炳源家里就种植有100多棵柿子树,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他都要步行到2公里外的山上采摘柿子。“100棵柿子树产量约有1万斤,但是由于家里就我与老婆两个人,来不及加工,便销售给合作社的其他成员。”洪炳源说,柿子每斤售价2.5元左右,而如果制成柿饼,每斤能卖到25元。洪炳源告诉记者,他每年可以加工制作2000斤柿饼,扣除成本能赚到3万元。

  据大演村村委会主任洪剑芳介绍,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广柿饼的制作技术,开拓市场。由于村里的柿饼品质高、口感好,往往都来不及外销,就被一些朋友、熟客订光了。“接下来,村里将引导村民精细化管好柿树,发展‘柿饼经济’,让更多人一饱口福。”

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版权所有 站内文章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主办: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闽ICP备120239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