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领导关怀|组织机构|信息公告|市老促会动态|县老促会动态|老区动态|老区旅游|老区政策|老区概况|网上来稿

社会事业

南安市石井镇石井社区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8-01-09  来源:  阅读6042次

南安市石井镇石井社区基本情况

    南安市石井镇石井社区是革命老区村,现有2089户8869人。其中侨属1000多户,4000多人,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省道201线从村中穿过。石井地理条件优越,石井港为天然良港,是南安市唯一的海运通道,也是闽台联系交往较为便捷的主要港区。宋绍兴十四年,置石井巡检司,管理船舶出入口岸工作。鸦片战争后,石井成为五国通商口岸之一厦门港的重要后援港。光绪年间,石井客货轮船走厦门、金门等地,在江内有白沙、东石、围头、安海等五渡。民国廿年(1931年),“石水莲”公路开通,从此,石井水陆交通更为便捷。民国廿一年(1932年),民军陈国辉在石井建钢筋混凝土立式码头一座。改革开放后,石井港焕发了生机活力。1992年辟为国家二类口岸和台轮停泊点。拥有五百至五千吨级货物码头泊位5个,一千至三千吨级石油专用码头泊位5个和一座五百吨渔业码头。如今,石井港区颇具繁荣的码头群已经形成。2002年初,石井港被定为货物直航金门和澎湖的港口。2006年6月8日,石井港客运金门直开通,这对推动两岸经贸往来,促进对台交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仅四季如春,风景旖旎,而且人文荟萃,古迹盛存,宛如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秀丽的东海之滨。有石井江景观、海上视师石、靖海门、成功楼、中宪第、郑成功纪念馆、延平王祠。在石井江沿岸景观有“四海四陆”八奇:五马朝江、白鹤饮泉、双龟献瑞、鲤鱼吐珠、鳌头独占、三台高枕、玉印朝堂、石井流芳。“春夏秋冬晨午夕晚远近内外”十二景:牛岭春风、靖海潮涌、马江秋渡、猴洞枯木、雄峰列襟、玉带环沙、杨子夕照、烟楼晚翠、双阳华表、吾山居口、万顷朝宗、紫帽呈祥。海上视师石是石井白鹤山麓频海有块凿刻着“海上视师”的岩石。郑成功曾在此操练水师。“海上视师”石上竖着一块由宋进士吕大奎题书“石井”的石牌。早年石旁有一天然石井,石井地名由此而来。靖海门是海防城楼遗址,门侧立有明嘉靖年间郑普所撰《平寇碑记》石碑。“成功楼”距靖海门有100米之遥,是明代抗倭的铳城。“海上视师石”、“成功楼”和靖海门同列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二百多年的清代中期建造的古民居“中宪第”,俗称“九十九间”,总面积7780平方米,坐南朝北,四进,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迄今主体建筑尚基本完整。“中宪第”是郑运锦在台湾置船经商发迹后,其长子郑汝成诰封“中宪大夫”官衔而兴建的。现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纪念馆坐落于鳌石山北麓,为三进宫殿式的建筑。馆内陈列郑成功的玉带、头发、龙袍碎片等真品。现已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馆西侧为郑成功碑林,集国内外知名人士300多幅的题字,极具观赏价值。开台圣王纪念堂(郑成功庙)位于纪念馆东侧,系奉祀开台圣王郑成功的主庙宇,其主殿宇面宽五间,硬山顶三重檐仿古建筑。延平王祠原是石井郑氏家庙,人们为缅怀郑成功的威风雄烈,将其改为延平王祠。厅中供奉郑成功塑像,有“三世王爵”、“威风雄烈”等匾额和官阶总录。199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岸一家亲,根基在民众,动力在基层,依托在社区”,随着两岸人员交往更加频繁,社区日益成为两岸居民扩大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石井与台湾同文同宗、血脉相连,既有历史的联系,更有特殊的感情。近年来,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我社区提出“开门搞对台”的工作思想,放宽视野,广交朋友,对台交流工作做到基层、深入民众,创新交流模式,提升交流水平,把“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做细、做实,着力提升两地的交流、交往与合作水平。主要做法如下:一是积极“走出去”,常态化坚持组团赴台考察交流。我社区经常组织参加开台圣王"春秋祭"文化交流活动,郑氏宗亲会每年组织前往金门祭拜延平郡王祠,祭扫郑成功先祖陵园。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128名福建郑氏宗亲从南安石井出发,到金门金城镇郑成功先祖墓前,与金门台湾郑氏宗亲一同扫墓祭祖。多年常态化的组团赴金门考察交流,着力打造了“两岸情 中国心”交流品牌。既深化了双方同胞情谊,又积极宣传推介了石井,扩大了两地经贸合作空间,增进两岸同胞同源、同文、同祖的心灵认同和归属感。 二是热情“请进来”,多元化承接两岸民间交流交往项目。近年来我社区与台湾同胞往来紧密,每年都有十几个台湾进香团到郑成功文化旅游区里的延平王祠、郑成功庙、郑成功纪念馆等瞻仰、祭拜。2013年1月26日前台南市长许添财到访“郑成功故里”南安石井,参观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并进香祭拜。2014年6月20日纪念郑成功单程390周年暨第三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在我社区来自台湾12间功庙300多名信众参与了两岸“针头”大踩街活动。2015年10月21日九九重阳节,在石井鳌峰山上,锣鼓喧天,旌旗飞舞。随着一声声“进”,在陈伯岸等台胞和南安石井郑氏宗亲会的共同努力下,郑成功父母郑芝龙、田川氏金身与郑成功金身在石井郑氏宗祠——延平王祠团圆。

    社区是两岸居民共有的生活家园,社区治理是两岸社会共担的发展责任。希望未来加强两岸社区发展经验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岸社区治理实践融合;提升两岸社区服务居民功能,进一步深化两岸基层民众情感融合;推进两岸社区合作常态化,进一步深化两岸社区发展利益融合。

                                                石井镇石井社区居委会

                                                  2017年12月10日

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版权所有 站内文章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主办: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闽ICP备120239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