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浪,1920年7月28日出生,原名罗南传,雷峰镇潘祠村盖云岐人。当代出色的革命音乐家和指挥家,新中国军乐事业的主要奠基人。曾任晋察冀军区战线剧社音乐队队长,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任军乐队总领队、总指挥。后历任上海市文化局音乐室主任,华北军区军乐团团长、解放军军乐团、首都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训练总监部军乐处处长,中央广播乐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编配创作典礼、仪式用曲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哀乐》,最新的作品《献花曲》曾在纪念汶川地震的仪式上采用,共创作歌曲200余首。中国文代会第一、二、三、四次会议部队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2年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最高荣誉奖。
其实,罗浪并非单纯的文艺工作者,他也曾屡次荷枪实弹冲锋陷阵,战斗于沙场之上。
罗浪幼年曾随父南渡马来亚,少年时期回国求学。他秉赋聪敏,活泼洒放,富于感情,嗜好音乐,喜爱文艺。曾先后就读于德化县明伦小学、德化县立培风初级中学、省立永春中学(今永春一中)。1936年永春中学初中毕业,复南渡马来亚随父谋生。未几又归国,入上海暨南大学附中高中部。“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广大地区,到处烧杀奸淫掳掠,抗日烽火席卷中华大地。面对国家民族存亡关头,1938年秋,罗浪毅然奔赴延安,进入延安陕北公学。不久又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39年冬,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后任晋察冀一分区战线剧社音乐教员和指挥。1943年,任晋察冀抗敌剧社音乐队队长兼指挥。1947年,奉命组建华北军区军乐队,任队长兼指挥。1949年12月奉调南下,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音乐室主任兼上海交响乐团军代表。
1951年7月,罗浪调回北京组建军委千人军乐团,任团长。之后,又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乐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军乐学校校长,训练总监部军事电影处处长。1959年调任中国广播乐团团长。1961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军教制片室主任,1975年任顾问。1979年离休。
在战争紧要关头,罗老一样出生入死,转战沙场。他曾从军于杨成武领导下的晋察冀第1军分区,驻扎在易县、徐水、涞源一带,曾参加著名的狼牙山战争。创作了壮烈慷慨的《狼牙山谣》、《五壮士之歌》等歌曲。
在开国大典上,他指挥2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最雄壮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播入亿万人民的心田。
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版权所有 站内文章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主办: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闽ICP备120239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