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领导关怀|组织机构|信息公告|市老促会动态|县老促会动态|老区动态|老区旅游|老区政策|老区概况|网上来稿

老区人物

深切缅怀许集美老领导

发布时间:2016-08-09  来源:  阅读8786次

高风亮节   风范永存

――深切缅怀许集美老领导

    许集美(下称许老) 15岁投身革命,从此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他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历经坎坷,始终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忠贞不渝,坚定信念。许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

见团队布告  始认识许老

    岁月悠悠,时光倒流,溯自1949年6月-7月间,笔者在许老属下中共闽中泉州中心县委同安马巷(今翔安区)游击区工作。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京、沪、杭,已进入福建。

    中共金(门)、南(安)、同(安)县工委遵照上级指示及金南同游击区敌我态势,为牵制敌军配合晋江反清乡斗争,经研究决定在1949年5月初,先后开展三大战斗。即:一、攻打大嶝乡公所;二、反清乡坂头桥伏击战;三、围攻莲河监警。三大战斗都获全胜,国民党军、警、宪、自卫团等从此龟宿县城,再也不敢清乡剿共。坚决打击与我为敌的首要反动份子,在马巷圩日,市场热闹,人群拥挤,在池王宫口公开镇压与我为敌的反动分子蔡中郎,威慑敌胆,群众拍手称快。池王宫口的枪声,使附近的反动头目惶惶不可终日。又抓紧做好统战工作,争取瓦解敌人。伪乡、镇、保甲人员纷纷暗中派人向我表示投诚,不敢再与我军为敌。送情报、通情况,缴出部分枪支,“三征”基本停止。我转入公开半公开活动,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党的政策、唱革命歌曲,夜间通行要使用闽中支队泉州团队通行证及口令暗号方能通行。

    我所属闽中泉州团队同安游击大队,也先后接到上方送来公开布告。其中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布告”,上有“主席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的署名,即基本政策、约法三章;“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镜冰、副司令员陈贵芳、副政委左丰美。公布“十项行动纲领”;“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元、副政治委员林汝楠。“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部布告”,指挥员兼政治委员许集美,副指挥员朱义斌、副政治委员郑种植。

    以上布告主要内容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决心解放全中国,争取中间力量,分化瓦解,有力打击敌人。

    根据上述同安游击区敌我态势,研究决定公开贴出布告,可有力威慑敌人。令人感到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极大振奋人心,充分调动我党我军指战员及群众的积极性,鼓舞斗志。

    当谈论到各级游击队领导人时,有的同志说早已认识,有的说闻其名未见其人,有的说未闻其名也未见其人,只听说代号、化名,今日才闻其名。尤其许老,通过许永炯、林文庆、叶玉惠漫谈才知道,“44”就是许老代号。地下斗争时期,一是靠秘密保护;二是靠武装保护。因而领导都用代号、化名,多数同志用化名无代号。许永炯说:“我是许老派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特派员,化名代号王“721”,初来大家都叫我王“721”,我真名许永炯,南安人。”林文庆化名小林;叶玉惠化名小苏;对笔者讲:“许老的事以前不许谈需绝对保密,现在可以谈了。1945年5月许老率挺进队进入安溪县,发展一批党员建立党组织。抗战胜利后,许老奉命率队进入厦门,建立中共厦门市工委、集美学校工委,各校支部。后转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参加戴云山战斗,发展创建泉州团队。”此时,很多同志都公开了自己的真名、简历、家庭地址,互相交谈以便今后联系,笔者也公开真名叶尚谋,集美学生,安溪县人 ,尚春林是化名。因而同志和上下级之间关系更密切。

    综上所述在当时许老在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由此可见。

雄心壮志驰山海 赤胆忠心建据点

    笔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许老地下斗争时期的几件事,可供观滴水而知沧海。

进入安溪县发展建立党组织

    1942年秋笔者有幸考入因抗战内迁安溪的集美中学,经常跟姐姐叶玉惠到集美图书馆看书,有幸认识图书馆管理员洪邃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共闽中地下党驻集美学校负责人。他的周围联系教育一批进步老师同学,后来都先后入党成为骨干力量。记得洪老师首先借给笔者进步小说有《李家荘变迁》、《李有才扳话》、《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笔者的堂叔父叶文霸时任中共闽中特委安(溪)、南(安)边区特派员,联系洪老师,活动都很正常,但不幸的事终于发生,1943年叶文霸不幸被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敌特活动猖狂,洪老师失去与上级联系,活动受挫,正在左右为难之时,1945年5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派出许老为挺进队队长兼任中共安溪县工委书记,队员郑种植、施能鹤,抵达安溪配合洪老师先后建立了县城、湖丘、庄山等联络点。先后发展傅维葵、林文庆等一批党员,建立了集美学校、湖丘、新康、竹园、参内、镇抚、五里埔、龙涓、庄灶、长坑等支部。

    参山小学离县城很近,自然成为活动据点,每逢节假日,郑智民、许新识、傅维葵、林文庆等都到参山小学聚会,表面以师生活动为掩护,我家离学校近,有时也在笔者家聚会,由笔者、姐姐、母亲接待,他们都很警惕,交代笔者坐在大门口看书,或在田间拔兔草、或在大路边石墓上放牛,实际注意观察大路上是否有陌生人,尤其穿军服佩枪的军警,及时回报。因小孩无人注意,笔者有时送信,通知开会,近朱者赤,因耳濡目染而对笔者影响教育进步也很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支部、联络点的建立,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不断壮大,由于长期埋伏,掩蔽精干,转向扩党练干,建立武装组织游击队,最终配合西南游击队、解放军二次解放安溪县作出贡献。

转战鹭岛 丰功伟绩留青史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由许集美率领郑仲植、施能鹤转入厦门开展工作。1946年4月在厦门市励志路妙法林斋堂建立中共厦门市工委,书记许老,委员郑种植、施能鹤,先后举办党训班,开办有工人、农民、妇女等夜校,首先建立集美学校党支部、厦门侨师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员,经历任努力至临解放时有党员、干部300多人,成立30多个党支部,并在市郊建立12个革命据点。笔者作为交通员,妙法林斋堂就去过好几次接送信函、革命书刊等。

    抗战胜利,集美学校由安溪县迁回集美。1945年9月许老配合洪邃明老师,首先建立集美航校、省水党支部,书记许新识、组委林文庆,有党员9人。后建立集美学校工委,洪邃明任书记,下辖高中支部、水产支部、商校支部、女生支部。洪老师利用图书馆有利阵地,大量提供进步书刊,以及从香港转到厦门集美“华商报”、“群众”等报刊大量报道解放区大好形势,给党员、积极分子、进步师生阅读,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觉悟,倾向共产党。为开展爱国学生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三征”(征粮、征兵、征税)、反美扶日创造有利条件。这都是笔者亲历过,笔者又根据组织决定竞选高中学生自治会理事,后任学术股长,利用这个阵地创办阅览室,暗中提供革命书刊供党员及积极分子阅读;又创办墙报,大力宣传反美扶日、反内战、反迫害,揭发国民党腐败、敲诈、勒索、压迫老百姓等种种丑恶事件。使爱国学生运动进入高潮。最后笔者色彩暴露,列入黑名单,组织决定立即离校到游击区。

    1946年初在集美学校发展建立党组织,许老在林文庆的向导下到后溪、灌口一带考察调研认为“后溪地区靠山傍海,农民贫困,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不满,有反抗情绪,且民间枪枝不少,有利于我党开展游击活动”。许老指示林文庆应该在后溪建立据点。七月林文庆毕业后就到后溪开展工作,后溪灌口终于成为中共金(门)、南(安)、同(安)工委及游击队根据地。

    1946年7月,中共闽中特委决定调许老回泉州任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厦门市工委及集美学校工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泉州中心县委指示:先后组织几批党员离校到达闽中一带,泉属各县游击区壮大党组织及游击队力量,如中共南同县工委书记黄仃禄;金南同县工委书记林文庆;同安县工委书记许永炯。上述三个组织多数是厦门市、集美学校党员组成。

   最后为配合解放军和闽西南游击队,解放闽中泉州所属各县,厦门市作出应有贡献。有的光荣牺牲,多数成为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历尽曲折难辛,忠心耿耿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1948年在香港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通过组织决定先后抽调许老创建的集美航校党支部党员刘双恩、刘宗基、许新识等十多位到香港筹建华厦公司,为完成党交给的航运业务做好准备。

   1949年在华南分局直接领导下,这些同志坚决完成任务,安全护送在香港的爱国进步民主人士,如陈嘉庚、黄炎培等到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设法通过封锁线,运送大批物资到达华北一带支援解放军。

   刘双恩还想办法利用与国民党招商局“海辽号”船长方枕流的关系,策动海辽轮起义开赴华北解放区成功。影响很好,受到毛泽东主席通电嘉勉。

戴云之战   光耀千秋

戴云之战震惊八闽  游击健儿喋血青山

   1947年3月为了配合北方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支援台湾“2.28”起义。党中央和区党委发出“关于在国统区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牵制国民党军”的号召,闽中党组织以全局利益为重,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公开发动游击战争。

   时任闽中地委委员,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老坚决执行党中央、区党委、闽中地委决定,义无反顾组织发动攻打安海,以暴露目标,大量吸引敌人,建立游击队转战安南永据点,迎接闽中游击队。

   5月11日夜发动攻打安海,参加围攻约500多人,沿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高呼“红军游击进入安海”,官逼民反“反三征”,敌人闻风逃跑,夜十二时胜利退出安海镇,完成上级交给任务。当时海内外报纸都有报导“新四军打进安海”,政治影响很大。

   同年6月下旬,许老率游击队到达南安八都山,朱义斌、郑种植也转移到达南安石水缸与戴云纵队直属支队汇合,编入直属支队。林汝楠副政委兼支队指导员,罗迎祥任支队长,高祖武任副支队长,许老任政工科长。

   山门战斗失利后,向永春方向转移。当晚在转移途中,调整支队领导,支队长高祖武、副支队长俞洪庆、指导员许集美。

   戴云之战以龙高暴动为序幕,历经莆仙战斗,纵队成立,攻打安海。7月喋血青山,历时五个多月。驰骋福清、长乐、莆田、仙游、晋江、南安、安溪、永春、永泰、德化等十余县,征途千里。沿途宣传党的政策“反三征”,破仓分粮,摧毁国民党乡公所、警察所,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人民欢呼红军新四军回来了,犹如长夜见到了曙光。

   伪省府十分恐惧,以省保一团为主力,调集县自卫队,警察特务反动武装万余人,沿途围追堵截,在莆仙九仙宫,南安深垵、山门、德化暗林口、冷 水坑、南斗东山、祥云乌岐山、梅坂虎庇山等激烈战斗中,我游击健儿面对于我数十倍的敌人,英勇奋战,毫无畏惧,前赴后继,给敌人以重创,我方也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

   戴云纵队游击健儿用青春热血性命,奏出了震惊八闽赞歌,敲响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灭亡的丧钟。

   戴云之战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失利,我游击健儿在群众的掩护下分散突围,化整为零,胜利反回根据地。

   许老在战斗的危急关头,以顾全大局为重,在德化暗林口遭到伪自卫队突袭。许老与高祖武立即带队冲上山头制高点,向敌人袭击,掩护黄国璋司令部突围。突围后与司令部失去联系,但仍然突袭敌人,牵制敌军,掩护司令部转移。许老与高祖武转战南南斗上云一带,已三天两夜没吃没睡,胃病复发,支持不住晕倒在地。高祖武发现了立即用军用水壶,将他灌醒,许老对高祖武说:“我走不动了,你赶快带部队找黄国璋。”高祖武同意许老就地隐蔽并找回掉队的同志。

   当夜在山林中,找到了高景春、李绵绵,后又找到张家伯,已三天三夜没吃没睡,后见到火光,找到南斗溪口陈公书家,经许老与陈公书交谈后,陈公书终于同意让他们住下,全力保护他们。几天后敌特撤哨,才分二批由陈公书带到县城他女儿家中然后安全到晋江内坑。老区群众掩护游击健儿冒杀身灭门之祸于不顾的动人事迹除陈公书外,还有陈利曾的家属林长,冒险挑饭给黄国璋、毛票率领的司令部人员吃,叶宝掩护史爱珠、黄亚姝,安溪王屋因送饭到深垵给许老率领的游击队吃被敌捕杀等动人事迹青史留芳名。

   戴云之战失利后,敌军十分疯狂,到处清乡围剿,到处抓人,逼供讯,残酷镇压,通缉“要犯”,烈士恳首街头示众。王朝阳被敌通缉,回家时敌人围捕,从楼上跳下时跌伤,先逃入山林中掩蔽,敌军撤走。连夜逃到笔者家中,姐姐叶玉惠和母亲洪淑藏在大房半楼上,长达20多天,养好伤后,由交通员护送回晋江内坑。

   同年10月敌人要抓捕,姐姐叶玉惠、姐夫林文庆,幸有亲人事先密告,连夜逃走,后由许老决定转移到南同游击区。

   2010年同安党史室从敌伪档案中找到敌人的通缉令原件,民国36年10月30日发出通缉,林文庆、傅传葵、叶玉惠、吴秀琼、吴秀云等5人。

总结教训烽烟再燃发动群众势成燎原

   1947年10月闽中地委在惠安山腰召开会议总结戴云山战斗经验教训。开展群众性求生存斗争,建立小型灵活武工队到处出击,摧毁敌地方势力,戴雲之战突围出来的游击健儿再度奋起,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各地游击队发展壮大,游击烽火燎原闽中大地泉厦一带。直至1949年初创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及泉州团队下属各县游击大队,主力武装从组建初期400多人发展到7600多人。厦门临解放时,敌人作垂死挣扎,大力捕杀我地下党,为此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作决定,当前形势胜利在即,保存实力,不作无谓牺牲,通知厦门市工委、集美学校工委,除少数确定需要坚守岗位秘密留下外,其余立即分批转入后溪灌口根据地。到根据地后立即投入发动组织群众,参加支前民工、船工当翻译向导,侦察敌情,提供情报。潜回集美、厦门通过秘密关系获取敌军布防图,转送解放军,事后受到叶飞司令员表扬。潜入电厂做好电工工作,我大军发动冲锋时立即停电,使电网失效等内应工作,敌人撤退时保护好电厂、自来水、电话,重要档案资料防止敌人破坏,以便解放军进入时立即恢复使用。终于配合解放军及闽西南游击队,解放闽中大地,泉州厦门一带,终于迎来了新中国诞生,人民翻身作主人。解放会师整编,正式移交的区工委33个,党支部186个,共产党员2114人,移交的脱产干部1500人。事后发现尚有不少未能及时办理移交。这是我们党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殷殷真情系老区   无怨无悔作奉献

   许老从省政协副主席岗位离休后,离休不离党,理想信念不变,对党忠心耿耿,到省老促会先后任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虽耄耋之年,倾情老区,勤奋工作,为老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受到老区人民一致赞扬。

   笔者离休后,于1995年7月在德化县老促会成立到会工作,至今二十多年,经常有事到省老促会受到许老热情接待,因而略知一些。

   情系老区,关心五老。许老经常询问“革命五老”及遗孀情况,要我上门查访,如遇生病、困难,要协助解决节日登门慰问,许老以身作则,几次会同老区办,向省申请提高革命五老生活补贴,配合老区办深入老区村调研节日慰问,使革命五老安度晚年,及时向省委反映提高革命五老生活补贴。

   关心老区教育事业,情系老区子女上学。许老配合老区办、招生办争取名额,为选送革命五老子女上省师大、省农大预科班、大中专深造。多数已培养成材,走上工作岗位。其中德化县有100多人。

   修建老区学校,许老尽力设法,筹集资金,为老区学校危房、重建、扩建、排忧解难。先后为毛厝、尤床、昆坂、蔡径小学、水口中学等等解决资金。

   为解决老区贫困生子女上学难事,许老多方争取设法,本人也出资赞助,为主争取爱国华侨黄仲咸长期出资赞助,成立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由省老促会长期配合,长期为老区高中段优秀贫困生发放奖学金,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毋忘老区,建设老区。要致富先修路,为争取项目资金,为老区建设牵线搭桥,笔者经常联系有关单位、乡、镇 、领导到省老促会都受到许老和黄扆禹等的热情接见,倾听汇报,表示能支持尽力支持,并及时转达相关报告给有关单位领导,请给予支持。对资金使用许老要求我们一定要节约勤俭,账目开支清楚,便于群众监督,钱要用在刀刃上,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2003年笔者陪同县、乡领导苏兴羽、林合虎到省市老促会汇报春美尤床半山黄扆禹老领导战斗过的地方,许老、黄老把报告转泉州市委书记施永康,是年6月施书记带领市、县各单位到尤床现场办公,当场落实8个项目,开通15公里尤新公路,落实资金580多万元。在县、乡、村领导重视下关心,尤其是尤床村党支部努力下,尤床已是旧貌换新颜,获得各方好评。类似这个例子还有毛厝、昆坂、蔡径,水口溪兜通毛厝、通梨坑、昆坂直到省委旧址,石牛山风景区等,余不多举。

   为了弘扬老区精神,宣传老区,支持配合修建坂里省委机关旧址,亲自到坂里调研,尤其到最后争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笔者与时任县委宣传部长黄春淮到省老促会向许老汇报,得到支持,转呈省委常委秘书长朱亚衍,终获批准。坂里省委旧址在“七一”前夕如期剪彩,授碑,受到老区人民及省市、县各方好评。创建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戴云之战旧址纪念碑。戴云之战资料汇编呈送许老审阅,许老身体欠安,仍认真审阅修改。

   许老情系老区,不顾年老几次深入德化老区调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雄心不已!动人事迹家喻户晓,深受老区人民爱戴。为老区建设殚精竭虑,作出突出贡献。

   许老九十大寿,老区人民为表示感谢,县老促会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邱双炯原县委副书记,温克仁县政协副主席,分别制作寿星一座,象征三多九福花瓶一个。县老促会正副会长登门为许老祝寿,表达德化老区人民心意。

先辈风范  启迪后人

   许集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是我们敬重的老领导,我们深深的怀念他。

   许老一生廉洁奉公,对待下辈关心教育爱护,以诚待人。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在反“地方主义”、“十年浩劫”、“四0五专案”备受冤屈,打击迫害,仍然坚信党,相信群众,对党忠心不变,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真是人间自有公道在。

   4月28日上午许老遗体告别仪式在福州举行,德化县老促会笔者和蒋恭祝、曾国智闻讯赶到参加,到达告别仪式地点,但见参加人流如潮,车辆拥挤,无处停放,参加告别仪式的人只好排队,一批又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等党中央领导人,省委尤权书记等现任及离退休省级领导,以及市、区、县领导及有关部门,海内外、港澳亲朋好友敬献花圈,摆满告别会场,后来者只能签名留存。

   告别仪式规格之高,参加人员之众,极尽人世之哀荣。许老有知,自当含笑九泉。

   许老风范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许老安息吧,擎旗自有后来人!

                                                              德化县老促会:叶尚谋

       2016年6月26日

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版权所有 站内文章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主办: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闽ICP备12023940号-1